《辽宁日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建设坚强电网 助力辽宁振兴——改革开放40年国网辽宁电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 2018-12-27

 

建设坚强电网 助力辽宁振兴

——改革开放40年国网辽宁电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1978年12月18日,北京,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幕。自此,新的曙光,跃出了东方的地平线……离得足够远,才能看得真切,走得足够近,才能感受震撼。站在2018年的岁尾回望40年的来路,伴随改革开放大潮奔涌而来,辽宁电力人勇立改革发展潮头,用自己的非常作为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电力工业史上的奇迹。如今,辽宁建成以中部内外层双环网为核心的500千伏主干网架,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规模以上风、光、水、火、核、储能、储热技术一体化源网荷协调调度的省级电网,通过倾力倾心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助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以更加坚强的电网服务改革发展

 

大河奔流开新路,层峦竦峙争高峰!通过历史深处的一个个闪光记忆,也许更能体味这部时代变奏曲的力量和深度……

 

2018年6月8日,辽宁,宽邦500千伏变电站投运,至此,辽西地区500千伏双环网正式形成。宽邦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17年度重点工程项目,并被列入辽宁省委、省政府重大项目清单。国网辽宁电力紧抓关键节点,工程于2017年5月下旬开工建设,到2018年6月竣工投产,开创了辽宁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投产最短工期纪录。

 

约40年前,也曾有类似的一幕……

 

1979年,11月的辽宁,我国第一条全国电压等级最高、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安装全套国产设备的500千伏元(元宝山)锦(锦州)辽(辽阳)海(海城)输变电工程开始建设,线路总长度602千米,工程分段调试投产,到1985年,工程全面建成投运……

 

同样是建设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不同的时空,不同的意味。

 

辽宁,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摇篮。改革开放之初,辽宁全省工农业用电的需求迅猛增加,电力供应不足成为当时严重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电力供需的巨大差距深深刺痛了辽宁电力人的心。

 

198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首批对外开放包括大连市在内的14个沿海城市,辽宁对外开放大幕自此全面拉开。坚决落实中央部署,加快建设坚强电网,也许是对过去40年辽宁电网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概括……

 

眼前的雄奇景色、耳畔的历史长风,都在发出改革的呼唤!改革开放之初,辽宁电力建设贯彻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关于电力工业要水电、火电并举和大、中、小并举的方针,建设了一批20万千瓦容量大机组的骨干电厂,同时加快水电建设,发展小水电和余热发电。

 

辽宁电力人坚持以服务改革发展为中心,以元锦辽海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基础,在接下来的10年间,不断提升电网建设速度,到1990年底,辽宁电网就已成为发电设备容量为851.63万千瓦、500千伏线路为骨干、220千伏线路为主体网架,电压等级涵盖500、220、66、10千伏的国内最大省级电网,初步构成了全国北部通道东北地区的“西电东送”新格局。20世纪90年代中期,辽宁一举扭转了长期缺电的局面,同时,开拓电力市场,逐步形成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敞开供电、优质服务的新格局。

 

2014年6月,国家级经济特区大连金普新区成立,改革开放掀起新一轮热潮,辽宁电网建设也掀起了一轮又一轮高潮。2010年9月18日,辽宁——内蒙古东部省间500/220千伏电磁环网全部解环运行,由500千伏线路组成的省间受电格局正式形成。2015年8月20日,辽宁绥中电厂改接华北电网工程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东北电网向华北电网送电能力由300万千瓦提升至500万千瓦。2016年9月28日,500千伏唐王一线、张唐一线投运,辽宁中部双环网的内环基本形成。2017年9月26日,500千伏程渤二线投运,辽宁中部双环网外环全面形成。2018年6月8日,500千伏高宽一、二线投运,辽宁西部环网全面形成。

 

近年来,国网辽宁电力深入落实“十三五”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和国网服务东北振兴行动方案。1993年7月1日,辽宁省第一台风力发电机组在大连横山风电场投产;2012年12月28日,辽宁锦州南山10兆瓦光伏电站投运,省内光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3年2月22 日,卧牛石风电场5兆瓦2小时容量的亚洲最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示范项目在辽宁成功送电;2016年 6月8日,红沿河核电厂4号机组投运,至此,一期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如今,辽宁电网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20%,储能容量国内领先,储热容量国内居首,储热、储能总容量超1700兆瓦,弃风率同比下降超过50%。

 

40年后的今天,辽宁已建成以辽宁中部内外层双环网为核心的500千伏主干网架,辽宁电网成为东北电网负荷中心,电源装机约占东北电网的35%,用电量占东北地区的50%。拥有66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56642千米、变电站1779座、变电容量20253万千伏安。全省发电装机容量较改革开放之初的600万千瓦增长了近九倍。

 

从改革开放之初隐藏在每个辽宁电网人心头的“焦虑”,到如今浮现在辽宁省4300万人民脸上的“幸福指数”……40年来,辽宁电力人呈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电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画卷。

 

以现代化的配网让城市灯火明亮

每一滴水珠,都蕴藏着奔腾的力量;每一个梦想,都融汇于创造的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诸多现实难题、各种风险挑战,考验着辽宁电力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智慧。配电网,作为辽宁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广大用电客户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是影响供电服务水平的关键环节,更是电网服务客户的“最后一公里”。伴随着家庭电气化水平提高、电气化进程加快,用电客户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快速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国网辽宁电力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在构建“强前端、大后台”现代化服务新体系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规划好、建设好、运维好、管控好城市配电网,增加建设投资,建设高质量的城市配网,不断提高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国网辽宁电力优化网架结构,将辐射式结构线路与相邻线路形成“手拉手”联络方式,保证主干线上每段线路均可双向受电,提高互供能力;细化梳理联络线,所有线段保证有两个及以上电源,开环运行,基本形成“多分段两联络”和“多分段三联络”网格式结构等。同时,充分考虑用电负荷增长情况,有针对性地更换大线径绝缘导线,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地方经济的带动下,辽宁地区各类园区逐步形成,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各类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起并发展壮大。每年,国网辽宁电力通过技改、大修工程,消除开关、配电室、箱变、环网柜隐患,逐步改造全省老式架空变台。目前,辽宁地区城市配网有10千伏线路4128条,总回长23498千米;10千米配电变压器49669台,容量21302兆伏安;10千伏开关144477台,其中站内开关131935台,柱上开关12542台。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面对如此大规模,为实现各类园区客户的用电生产需要,国网辽宁电力开展细致的研究与配网规划工作,全力保障电力系统发展与园区建设的协调性,使电力系统发展更好地为辽宁省园区建设发展服务。

 

国网辽宁电力深入分析辽宁省园区及电网现状,以电网现状为基础,编制近期、中期、远期各阶段规划;电力建设项目在满足园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适度超前;在满足电力负荷发展需求的同时,着重提高园区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

 

其中,成立一年多的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吸引了2525家企业客户入驻。面对自贸区井喷式的负荷增长,国网沈阳供电公司按照A+区域标准规划电网。对于重要客户所在线路,在国内率先应用自愈型电网技术,0.1秒可自动判断故障点位置,0.2秒可恢复故障点下端供电。建成至今,已完成218处配电网自动化改造,实现了配网自动化全覆盖,大幅提升供电可靠性。同时,与自贸区建设局建立联动机制,在有大型大负荷企业、小区入驻时,超前接入,合理使用10千伏业扩报装项目包,保证企业或小区外电源,缩减用户用电成本。目前,已完成114户大型企业、小区送电,未来5年计划投资5亿元,继续完善区域配网建设,真正打造国际一流配电网核心示范区。

 

40年来,国网辽宁电力高度重视城市配网建设,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为主线,通过精益化运维、智能化管控,实现网架坚强、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城市配电网建设目标。2018年,全省供电可靠率99.8247%,城网供电可靠率99.9473%,电压合格率99.996%。

 

目前,国网辽宁电力14家地市供电服务指挥中心全面进入运行状态,实现了以“数据贯通和信息共享”促进“专业协同和业务融合”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管控能力、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全面提升配网运营效率效益和供电服务水平。为提升报修响应速度,根据工单密度科学划分网格区域,全省设立1208个抢修驻点,抢修平均半径缩短21.7%。该指挥中心通过工单定位报修地点,就近直派驻点,提升报修响应速度,抢修工单全部线上流转,实现无纸化派单,抢修APP应用率100%,派单及时率100%,到达现场平均时长下降4.67%。

 

在创新方式方法的同时,国网辽宁电力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进一步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质量,提升供电可靠性,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气势恢宏的壮丽史诗在辽宁电力人的手中一次次书写!

 

以电力惠农承诺点亮农民幸福生活

滔滔浑江水,滋润广袤的辽沈大地,万物生长,生机勃发。辽宁电力人积极参与改革的赤子之心,永远为人民而跳动!

 

40年前的辽宁地区农村电网什么样?1980年,全省农村送电线路共3149千米,年用电量261万千瓦时,通电村11122个。那个年代,“电灯磨面不发愁,听戏坐炕头”的生活,是大多数农民的美好向往。此时,摆在辽宁电力人面前的是,改革开放任重道远,闯关夺隘战鼓催征。

 

12月16日7时,天微亮。种粮大户潘威早早就出门赶往铁岭双井子镇供电所申请办“旱改水”电机井,原来去年该县推广国家农业部农田水稻创新项目 “鸭田稻”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这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水稻孕穗拔节关键期要灌深水护苗,一刻也不能断水,双井子乡的农民深知电力机井灌溉的重要性,尽管今夏遭遇罕见高温,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实施,让潘威和村里其他种粮大户心中不慌。

 

改革开放初期,作为辽宁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铁岭双井子乡近8000公顷粮食种植地仅有不到670公顷水稻,“因地制宜”更适合该地生长的旱稻是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

 

双井子乡副乡长谢明东回忆说:“40年前,改革开放刚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虽然大家都想种水稻,但我们这土地缺水更适合种旱稻,能种上水稻是每家农户的愿望。”

 

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春风吹向全国,1984年至1992年, 省政府专项拨款支持无电村屯办电, 这期间, 经过基层电力干部职工长期不懈的努力,锦州、 阜新、 朝阳、 丹东、抚顺、 铁岭等地区共有2400个无电村屯通了电。1990年全部乡,1995年全部行政村先后通了电,成为全国第二个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的省份。

 

双井子也不例外,1984年,双井子村通电后,电机井滴灌让农民看到了种植水稻的希望,但由于电力供应没法保障,还是使很多农民对水稻种植望而却步。

 

2000年,面对用电负荷大、对导线线径要求高的情况,薄弱的农网网架渐渐不堪重负。国网辽宁电力主动履职,及时了解农户的用电需求,在全省范围内免费为农民立杆、施工,增容变压器,将电线架到田间地头。2010年在“十二五”实施过程中,又对全省进行了新一轮的农网升级改造,不仅解决了农网低电压“卡脖子”问题,还使农民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2016年,中央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潘威耕种的土地更是达到33公顷,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种粮大户。同年4月,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启动,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经营区内平原地区“井井通电”、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村村通动力电。次年9月,“两年攻坚战”提前三个月完成,国网辽宁电力电力供应区域内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建设和改造“井井通电”21377眼和48632个村通动力电,建立了农村网格化供电服务模式。

 

在双井子,农网升级改造完成,配套电网相继投运,农网网架结构得到不断完善。随着“两年攻坚战”的圆满竣工,包括潘威在内的双井子村农民再也不担心灌溉用电了。

 

改革开放在辽宁大地上结出了累累硕果,在距离双井子村500公里外的朝阳县杨树湾镇梁东村小窝铺村,有着与双井子同样的土地干旱特性,常年缺水似乎是这里的代名词。

 

除了穷,还是穷,家里孩子都五六岁了还没见过电灯啥样,更别提什么用电能帮助种地了,想都不敢想。”今年65岁的王文志回忆起往事不无感慨地说。

 

2006年12月6日,辽宁省最后一个无电地区——朝阳县小窝铺村实现通电。那天,辽宁13120户长期不通电农户告别了煤油灯照明和柴油机发电的历史,点燃了新生活希望。

 

现如今,在一项项接力工程中,经过“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户户通电”“井井通电”“两年攻坚战”后使农村地区用电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在辽宁大地上,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幸福美丽新村如一颗颗灿烂的明珠熠熠生辉,展示着辽宁新农村的美丽新气象。

 

到2017年底,新农村电气化村已达48632个,是改革开放初期的5倍,农网送电线路共51829千米,是改革开放初期的16.45倍,小城镇(中心村)1155个。县域电网供电可靠率增至99.8532%;县域电网综合电压合格率增至99.973%;高压线损率由6.73%下降至5.31%;低压线损率由3.86%下降至3.81%,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农村电气化水平得到跨越式提升。

 

40年,弹指一挥间。一个个方案、一张张图纸、一座座基塔、一条条银线,明亮了田野,温暖了寒冬,把希望照进了人心。电力惠农践行着辽电人的社会承诺。到2020年辽宁电力将再投资350亿元,进一步改善辽宁配电网结构,为辽宁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再立新功。

 

40年的时光年轮,记录每一个人的变化;40年的时代际遇,塑造每一个人的人生。四十而不惑,不惑而心定。

 

啊,亲爱的朋友们,创造这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光阴荏苒,彼时的青年,如今已步入中老年;当年的孩子,如今正当壮年;改革开放后出生的“80后”,逐渐成为辽宁电网骨干中坚;一批批“90后”,陆续走上事业的舞台……

 

改革开放的事业,如此赓续,在一代又一代辽宁电力人的不懈奋斗中开拓前行。(顾波 刘子健 张爱萍)

 

信息来源:《辽宁日报》(2018年12月27日 6版)